金融信创是指在金融行业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特别是那些涉及到金融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这一概念源于更广泛的“信创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即通过中国国产信息技术替换海外信息技术,以实现中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自主可控。
在金融信创的范畴内,重点是实现自主创新和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不仅是技术升级和创新的问题,更是一种对于“金融安全是”这一理念的实践。金融信创的发展意味着在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从数据处理到客户服务,都将更多地依赖于国产信息技术,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从而增强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金融信创,中国的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保障信息安全,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金融信创还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种转型不仅对金融机构自身,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固、高效的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信创发展简史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进程的一个缩影。信创,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核心创新的代名词,不仅代表了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中国全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阶段。
回顾历史,自1986年的“863计划”开始,中国就一直重视以专项科技发展规划的方式提升自主实力。这一系列的科技计划,包括1997年的“973计划”和2006年发布的“核高基”计划,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在关键技术节点上取得的突破。
尤其在2013年“棱镜门”事件曝光之后,中国政府更加意识到国家数据安全和原创技术的重要性。这促使中国启动了“去IOE”和信创产业试点等工作。特别是在2018至2019年期间,中兴和华为遭受美国制裁的事件,使得信创行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决心与进展。
2020年,金融信创在各类政策的指引下正式启动,被誉为“金融信创元年”。同年,央行联合产业各方成立了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这一实验室的成立,目的在于建立“1+N”体系,联动产业内供需双方,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加快攻关金融领域的核心技术,完善金融信创的整体生态建设。
金融信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试点到全面推广的过程,成功摸索出一条“分级、分层、分阶段”的特色发展道路。具体来说,这意味着根据不同子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金融信创的产品和服务是逐步、有序地推出的。2020年进行了第一批试点,2021年进行了第二批试点,到了2022年则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信创的应用从相对简单、市场预期集中的系统开始,如办公系统(包括OA、邮件和公文处理系统等),预计到2023年将实现这些系统的全面替代。随后,将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和数据要求更为严格的业务系统,比如信贷和信用卡系统,以及金融行业的核心系统。这些系统的替换预计将在2024至2025年间进入高峰期。
金融信创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促进金融行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转型不仅对金融机构自身,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固、高效的金融生态系统。通过这样的创新和技术升级,金融行业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为实现更为广泛的金融普惠做出贡献。
金融信创行业在中国正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金融行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截至2022年4月,四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吸引了218家参与机构,其中包括12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52家科技公司以及支付公司、征信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等。这显示了金融信创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影响力。
在这些参与机构中,银行类金融机构占比高达55.5%,涵盖了国有六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科技公司的参与者包括腾讯云、京东数科等,占比23.9%。这表明金融信创已经成为金融和科技领域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工信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中国金融电子化生态实验室、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金融信创委员会等机构也开始积极推动金融产业信创工作。
根据亿欧智库的估计,当前信创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万亿级别。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信创改造正在各个不同行业快速展开。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正在领跑行业信创。截至2021年,金融机构的IT支出规模达到3000亿,其中银行业的支出超过2319亿,近两年的复合增速超过25%,预计在未来3-5年将保持15%-20%的增速。证券业的支出约250亿,近两年复合增速约10%;保险业的支出约140亿,近两年复合增速18%。
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金融信创在中国金融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在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还在整个金融生态系统中引入了更多的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预计金融信创将继续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动力。
金融信创产业链的结构体现了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层面的完整生态。这一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主要阶段。
在上游,我们主要看到涉及硬件和基础软件的供应商。硬件提供商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移动智能设备等设备制造商,它们是金融信创基础设施的物理支撑。同时,软件提供商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这些软件是构建金融信创应用的基础框架和平台。
在中国,CPU作为软件生态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凭借政府项目如863计划、973计划及“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中国国产CPU逐渐发展形成了“四种技术路径、六大主要厂商”的市场格局。这六大传统主流厂商——飞腾、鲲鹏、海光、龙芯、兆芯、申威——主导着市场,推动着国产CPU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除了这些传统厂商,一些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也纷纷进入芯片产业,进一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和创新。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在2021年发布了首颗ARM服务器芯片倚天710,并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使用。腾讯则公布了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转码芯片“沧海”和智能网卡芯片“玄灵”等三款自研芯片。百度宣布其昆仑2代AI芯片实现量产。这些动作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巨头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也显示了他们对推动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决心。
此外,这些公司还通过投资和收购其他芯片制造商,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在芯片产业的影响力。这种跨界合作和整合,不仅加速了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也为金融信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负责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在中国,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主要是通过对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来构建的,而Linux发行版通常可以分为两大技术流派:一种是以Redhat为代表的商业公司维护的发行版,另一种是以Debian为代表的社区组织维护的发行版。国产操作系统大多是基于这两种发行版衍生而来。
市场上的主流国产操作系统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这些操作系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有着显著的地位。
然而,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Windows相比,国产操作系统在市场占有率、软硬件生态的完善度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Windows作为国际操作系统市场的龙头,拥有超过80%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化的软硬件生态,几乎所有的软硬件产品都能在Windows平台上找到适配版本。相反,由于国产操作系统市占率较低,目前适配的软硬件数量相对有限,生态呈现碎片化状态。
在国产操作系统市场中,以麒麟和统信为核心的双寡头格局正在逐步确立。其中,麒麟在中国Linux市场上连续十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特别是在政府市场的桌面及服务器销售领域中表现突出。截至2021年,麒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5%。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在党政军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基本完成,且正在金融、交通等行业进行试点推广,并逐渐向核心业务领域渗透。
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未来国产操作系统预计将保持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到56亿元。这一趋势表明,国产操作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将持续增强,为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大趋势做出贡献。
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扮演着存储和管理固定格式和结构数据的关键角色。在业务逻辑运算和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并发使用等方面,数据库的作用至关重要。据中国通信院的数据,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达到30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5.4%,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688亿,呈现出23.4%的复合增长率。
在金融领域,数据库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金融企业将数据视为核心资产,对数据库的性能、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金融系统中数据库国产化改造成为了一项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任务,尤其在层面需要重点关注。随着国内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尽管如此,国产数据库与海外数据库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全球数据库市场由几大海外巨头主。
m6米乐主页 上一篇:2024江苏南京医科大学招聘管理人员6人公告(第一 下一篇:2020年全球金融机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累计市场规